八字精批
八字财运
宝宝起名
2019运程
姻缘测算
紫微斗数
八字合婚
姓名配对
董狐直笔的故事 【解释】: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 【成语故事】: 春秋时晋灵公无道,赵盾多次进谏,晋灵公反而要杀赵盾,他只好出逃。后来赵盾的族人赵穿杀了晋灵公,赵盾才回国。史官董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45 | 标签:董狐直笔 董狐直笔的典故 董狐直笔的故事
斗粟尺布的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:一尺布,尚可缝;一斗粟,尚可舂。兄弟二人不相容。” 西汉时,高祖刘邦的六子刘长少年丧母。吕后遵照刘邦的旨意,收养了刘长。淮南王英布因举兵叛乱,兵败被杀以后,刘长被封为淮南王。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55 | 标签:斗粟尺布 斗粟尺布的典故 斗粟尺布的故事
董狐之笔的故事 【解释】: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,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。 【成语故事】: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。 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位为国君,不但幼稚,而且十分骄横。例如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,以此取乐;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47 | 标签:董狐之笔 董狐之笔的典故 董狐之笔的故事
大笔如椽的故事 【解释】:椽: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。象椽子那样大的笔。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 【成语故事】: 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,胆量很大,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,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。有一次,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,在大司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51 | 标签:大笔如椽 大笔如椽的典故 大笔如椽的故事
当务之急的故事 有一次,孟子的弟子问起,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,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。孟子回答说:“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,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,而不要面面俱到。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葡京在线娱乐官方网站,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。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66 | 标签: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的典故 当务之急的故事
当局者迷的故事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《类礼》(即《礼记》)列为经书,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。玄宗当即表示同意,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,再加上注解。不料,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。他说,现在的《礼记》,是西汉戴圣编篡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62 | 标签:当局者迷 当局者迷的典故 当局者迷的故事
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,得到了一笔银子。可是他把银子带在身上怕丢失,藏在家里又怕被偷走,想来想去,只好把银子埋在地里,又写了一张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的字条,放在埋银子的地方,这才放心地走了。 这个笑话后来形成了成语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。用来比喻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72 | 标签: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
得陇望蜀的故事 【解释】:陇:指甘肃一带;蜀:指四川一带。已经取得陇右,还想攻取西蜀。比喻贪得无厌。 【成语故事】: 东汉初年,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,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,一个是称霸陇西(今甘肃东部)的隗嚣。公元32年,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55 | 标签:得陇望蜀 得陇望蜀的典故 得陇望蜀的故事
短兵相接的故事 【解释】:短兵:刀剑等短兵器;接:交战。指近距离搏斗。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。 【成语故事】: 楚汉相争初期,刘邦率领汉军攻占了彭城,项羽马上率楚军回救包围了彭城。两军激战,刘邦大败,只得弃城而逃。楚将丁公紧迫不舍,追到彭城以西不远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63 | 标签: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的典故 短兵相接的故事
打草惊蛇的故事 【解释】:打草惊了草里的蛇。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。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,反使对方有所戒备。 【成语故事】: 唐朝的时候,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,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,常常接受贿赂、不遵守法规。有一天,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,控告王鲁的部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63 | 标签: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的典故 打草惊蛇的故事
东山再起的故事 东晋人谢安,年轻时曾做过官,后来辞去官职,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。隐居后,他整天游山玩水,吟诗作画。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,他都不去。到了40岁时,谢安终于应召人朝,再度做官,直到任宰相之职。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,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29 | 标签: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典故 东山再起的故事
从善如流的故事 【解释】:从:听从;善:好的,正确的;如流:好像流水向下,形容迅速。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。 【成语故事】: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。它为了防御楚国,和晋国签订了盟约。结盟的第二年,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。晋军有约在先,便派兵救援,路上与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43 | 标签: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的典故 从善如流的故事
当头棒喝的故事 【解释】: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,促他醒悟。比喻严厉警告,促使人猛醒过来。 【成语故事】: 黄檗禅师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高僧,他有很多徒弟,其中有个叫临济,临济想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就向禅师请教。禅师不回答他的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22 | 标签: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的典故 当头棒喝的故事
道不拾遗的故事 春秋时,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,成了郑国的正卿(官名)。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促进郑国经济发展;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,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。因此,国内没有盗贼;道不拾遗(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来捡去);街上的桃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36 | 标签:道不拾遗 道不拾遗的典故 道不拾遗的故事
垂头丧气的故事 【解释】:垂头:耷拉着脑袋;丧气:神情沮丧。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、萎蘼不振的样子。 【成语故事】: 唐朝末年,割据河南的朱温为了操纵朝政大权,率军袭击京城长安。宦官韩全海慌忙带着唐昭宗逃到陕西凤翔李茂贞处。朱温又攻打李茂贞,连连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24 | 标签:垂头丧气 垂头丧气的典故 垂头丧气的故事
杜口裹足的故事 【解释】:杜口:闭住嘴;裹足:止步不前。闭着嘴不敢说,停住脚不敢走。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,远远避开。 【成语故事】: 战国时代,策士说客之风很盛,他们凭仗口才,巧言善辩,以博取统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权。范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。 范睢(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13 | 标签:杜口裹足 杜口裹足的典故 杜口裹足的故事
倒屣相迎的故事 东汉时的大文学家、书法家蔡邕,家里时常宾客盈门。有一天,家人报告说来了一个叫王粲的客人。蔡邕一听此名,慌忙跑出去迎接,急得把鞋都穿倒了。 王粲进入客厅后,大家几乎惊呆了,原来王粲是个少年,身材瘦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60 | 标签:倒屣相迎 倒屣相迎的典故 倒屣相迎的故事
东施效颦的故事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“四大美女”之一,是春秋时期越国人,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,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,有心痛的毛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38 | 标签: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的典故 东施效颦的故事
倒持泰阿的故事 【解释】:泰阿:宝剑名。倒拿着剑,把剑柄给别人。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 【成语故事】: “泰阿”是一把宝剑的名称。关于这把宝剑,曾有种种传说。例如《越绝书·外传》的《记宝剑》那一段里这样说: 春秋时,楚王特派风胡子去找越国的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31 | 标签:倒持泰阿 倒持泰阿的典故 倒持泰阿的故事
寸草春晖的故事 【解释】:寸草:小草;春晖:春天的阳光。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。比喻父母的恩情,难报万一。 【成语故事】: 唐代的诗人孟郊,写过一首题为《游子吟)的诗。这首诗以富有感情的语言,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深深的爱。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35 | 标签:寸草春晖 寸草春晖的典故 寸草春晖的故事
雕虫小技的故事 唐朝的时候,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,为人非常热心,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,大家都非常尊敬他。有一天,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,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,信的最后写道:“恐雕虫小技,不合大人。”意思是说,恐怕我写的文章,只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37 | 标签:雕虫小技 雕虫小技的典故 雕虫小技的故事
大器晚成的故事 【解释】:大器:比喻大才。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,所以成就较晚。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。 【成语故事】: 东汉末年,有个叫崔琰的人,从小就喜欢舞枪弄刀,不喜欢读书,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拜师学习。崔琰很聪明,再加上他学习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24 | 标签: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的典故 大器晚成的故事
呆若木鸡的故事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,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,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。 十天之后,齐王问他:“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?”纪渻子回答说:“鸡的性情高傲,时候还不到。”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:“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?”纪渻子回答说:“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30 | 标签: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的典故 呆若木鸡的故事
大逆不道的故事 【解释】:逆:叛逆;道:指封建道德;不道:违反封建道德。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。 【成语故事】: 这句成语原作“大逆无道”,见于《史记·高祖本记》:“天下共立义帝,北面事之。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,大逆无道。” 秦朝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31 | 标签: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的典故 大逆不道的故事
大义灭亲的故事 【解释】:大义:正义,正道;亲:亲属。为了维护正义,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,使受到应得的惩罚。 【成语故事】: 春秋时期,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,自立为国君。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,激起人民不满。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,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| 阅读:123 | 标签: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的典故 大义灭亲的故事
全站搜索